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院前急救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计生局(卫生局)、委属各医疗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院前急救工作管理水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方案》、《甘肃省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制度》及《甘肃省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院前急救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领会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排头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各县区、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院前急救工作,持续加大工作经费和人员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保持急救中心(站)的社会公益性,彰显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精神,促进全市医疗急救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制度管理,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
1、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医疗急救工作科学管理的基础。各医疗单位要于9月底前,完成院前急救各类标识和人员服装的统一配置。各急救中心(站)要至少配备3个以上院前急救单元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进一步规范院前急救医疗文书的格式和时限,严格执行全市统一的收费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2、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质量管理的必要措施。院前急救工作从接受调度指令、车辆驶向现场,到开展救治工作、到达医院待命等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院前急救人员要掌握急救流程的标准操作和时限要求,按照“就近、就急、就专科”原则将患者送往具备治疗条件的医院,严格落实病情告知签字确认制度。各医疗单位要制定岗位职责和操作细则,加强各个救治环节的细节管理,进一步规范急救医疗行为。
3、专业化服务。专业化服务是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的保障。各医疗单位要加大院前急救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强化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达到“六到位三好一满意”服务目标,即做到问诊、查体、救治、监护、转运、交接“六到位”,态度好、服务好、质量好“三好”,达到患者满意的服务。同时采用电话回访、病历审阅、公众监督等方式,对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汇总反馈,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4、120平台管理。市、县区120急救中心(站)要建立规范的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的有效衔接流程,120平台调度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需要迅速派出救护车和专业人员,及时处理急救和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紧急情况,认真做好调度工作和交接班记录。
三、保障车辆调度,做好院内接诊转运工作
1、规范病人转诊运送管理。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对患方及其家属的宣传和引导,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通过直接预约“120”进行。转运流程要符合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
2、做好急救患者院内接诊工作。对救护车转送的急救患者要做到及时接车、妥善安置,原则上医院应在救护车辆到院后10分钟内完成接诊和交接工作,确保救护车及时离院执行后续急救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延迟安排患者从急救担架转至医院病床。各医疗单位要将急诊救护车的接诊和交接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室年度考核,并建立医院监督、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救护车运行管理。救护车辆是运送救治急、重、危伤病员的特种车辆,开展院前医疗急救的救护车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救护车专业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调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不得擅自使用救护车开展急救服务,禁止任何部门或单位将救护车作为生活用车使用,也不得用于一般性的医疗业务活动。各级医疗单位应加强对员工和勤杂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防止发生泄露病员转运信息或诱导病员乘坐“黑救护车”现象的发生,加强对机构内派发“名片”、张贴“广告”等现象的治理,防止患者及其家属上当受骗。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1、加强全员培训。各县区、各医疗单位要针对辖区院前急救工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工作。庆城县已于上半年开展了全县院前急救培训班,其他县区也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培训工作。
2、强化技能竞赛和演练。省卫生计生委已将院前急救技能竞赛列入年度卫生专业岗位技能比武安排,各县区、各医疗单位要结合全省竞赛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本县区、本单位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激发全体医务人员学技练功、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同时结合卫生应急演练工作要求,于11月底前完成本年度应急演练工作。
五、开展应急宣传,营造全民协同的应急救援氛围
1、加强急救知识宣传。各医疗单位要充分利用院内专栏专窗、电子屏幕、宣传手册和电视、报刊等途径,向公众和患者宣传常见病、多发病的保健方法、应急处置办法,以及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三要素(具体地点、患者症状或伤情、联系方式)。同时宣传介绍正确识别、联系使用正规医疗救护车等知识,强化公众应对突发疾病的自我防护知识和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及时率和成功率。
2、增强社会联动氛围。各县区、各医疗单位要在业务培训和应急知识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针对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部门联合应急模拟演练。将急救医学救援工作与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努力构建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公众支持、部门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氛围。
六、严格工作督查,提升院前急救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对院前院内医疗急救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对于急救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各县区、各医疗单位要于9月底前,组织开展院前院内急救管理工作的集中自查整治,于10月10日前将自查整治工作情况报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科。我委将适时组织对各县区、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联系人:李伟 联系电话:8221368
电子邮箱:13993400008@126.com
庆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2015年8月10日
